欢迎进入皇冠官网在线登录官方网站!
公司概括
新闻中心
搪瓷釉料着色的方式
搪瓷瓷釉所以能够着色,主要是由于瓷釉中的着色离子、胶体着色质点和色素固溶体的微粒,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由此可知,瓷釉中不同着色原料具有不同的光吸收性,从而使瓷釉呈现不同的颜色。
什么物质可以作为瓷釉的着色剂呢?凡是最外层的电子具有价电子的过渡元素,一般说都可以成为瓷釉的着色剂。
瓷釉的着色方式有离子着色、胶体着色和色素固熔体着色三种。
1.离子着色
离子着色就是阳离子着色。例如常用的镍、钴、铜、铬、锰离子等。这些离子以氧化物或化合物引入瓷釉,并溶解于瓷釉熔体,使瓷釉着色。
2.胶体酱色
胶体着色,是因胶体粒子的分散引起光对着色胶体粒子的散射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产生的着色。通常作为搪瓷用的金属胶体着色剂有金、银、铜等,它们在熔制时不使釉块着色,只是在烧成时成长起来的胶体微粒,才使瓷层着色。
胶体着色,主要分为金属胶体着色和化合物胶体着色两种。金属胶体着色可于熔制时引入,也可于磨加时引入,但化合物胶体着色主要是磨加时引入,通常作为色素对待。
如采用熔制时引入,则须严格控制熔融气氛,为此有时还要适当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这样烧成时,才能得到理想的着色效果。
着色强度主要取决于着色剂本身的显色能力,瓷釉的组成,引入着色剂的量,以及烧成温度与气氛等。
3.固熔体着色
这种着色就是引入事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或化合物,按一定的配比,预先制成的色素,在釉浆研磨时引入,使色素以细分散的颗粒分布于釉浆中,引起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散射,从而使瓷釉变为带色的不透明体。
色素着色的能力,取决于色素和瓷釉的折射率之差。差值越大,着色能力越强。同时,色素颗粒的分散度越大,着色也越好。
色素在强乳浊的瓷釉中,其着色能力就显著减弱。瓷釉的乳浊度越高,着色越差。所以,一般讲钛釉中着色剂的用量就要比锑釉大。因此,饰花釉的基釉,一般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除上述诸原因外,色素的着色能力还受到电解质、烧成温度及底色等的影响。